寒食东风御柳斜 打一正确生肖,节令韵味解读。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国外,在途中,因饥寒交迫,采薇充饥。他的随从介子推为了不让他挨饿,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让他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却忘记了介子推的功劳。介子推不愿出山做官,隐居绵山。重耳带人上山找他,发现介子推已与一棵柳树同焚而死。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这一天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周,在农历三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寒食节期间,人们忌烟火,只吃冷食。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寒食节的重要标志。

在寒食节这天,人们还会到野外游春踏青,插柳放风筝。插柳是寒食节的传统习俗,相传插柳可以辟邪消灾。放风筝也是寒食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的寒食节

寒食节在我国诗词中也有所反映,如:

白居易《寒食野望寄足下》

草木烟光冷,山川愁日昏。
风轻无力转,水浅不能吞。

朱熹《寒食》

禁火故烧艾,休烟为插柳。
百年知己少,千里岁时休。

黄庭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