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周年,科研总体水平跃升到领跑阶段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11月21日,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周年工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等承办,省院省校创新合作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野生植物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协办。,记者获悉,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两者开展科技合作已有30多年。2014年,双方共建的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2020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纳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序列。,经过十年建设,联合实验室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中方实验室面积1000增加到3500平方米,增长了3.5倍;科研基地100亩增加到500亩,增长了5倍;核心科研团队10人增加到40人,实现了两翻;获得科技成果数量超过前30年的总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新品种转化推广从国内走向了国际;科研总体水平从跟跑、并跑跃升到并跑、领跑阶段。,,活动现场展示的猕猴桃,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共同联合实施科技合作项目,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总体迈步全球猕猴桃产业创新最前沿。一是10年间深入15个省(市)、105个县(市、区)收集种质资源,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红肉种质资源圃。二是率先创制出抗溃疡病四倍体红肉猕猴桃育种材料,解决了红肉猕猴桃育种缺乏大果型和抗性育种材料的世界性难题。三是率先发明含红色素基因猕猴桃父本创制方法,开发出红肉猕猴桃杂交幼苗雌雄鉴定技术,红肉猕猴桃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育种年限减少3—5年。四是育成全球首个四倍体抗猕猴桃溃疡病红肉新品种,培育出熟期配套优质新品种10个,实现猕猴桃种源种业自主可控。五是构建了红肉猕猴桃早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以溃疡病防控为主的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目前,新方转化的‘阳光金果’和中方转化的‘红阳’两个品种。一是中方探索形成了成果独家授权、区域授权、定制研发授权等转化模式,十年来获得成果授权费近500万元,70%奖励给创新团队,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二是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主战场,红阳等自主品种及配套技术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累计约120万亩,占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的30%、四川的70%以上,助力四川成为世界上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三是推动品种走出去,在14个国家和欧盟获得品种权保护,授权许可11个国家种植3500余公顷,提高了中国猕猴桃核心竞争力。,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志表示,2023年双方签署了新一轮《“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议书》,今年上半年又签署了《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重点合作。”,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周年,科研总体水平跃升到领跑阶段

2024-11-22 19:32:19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11月21日,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周年工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等承办,省院省校创新合作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野生植物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协办。

记者获悉,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两者开展科技合作已有30多年。2014年,双方共建的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2020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纳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序列。

经过十年建设,联合实验室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中方实验室面积1000增加到3500平方米,增长了3.5倍;科研基地100亩增加到500亩,增长了5倍;核心科研团队10人增加到40人,实现了两翻;获得科技成果数量超过前30年的总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新品种转化推广从国内走向了国际;科研总体水平从跟跑、并跑跃升到并跑、领跑阶段。

活动现场展示的猕猴桃

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共同联合实施科技合作项目,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总体迈步全球猕猴桃产业创新最前沿。一是10年间深入15个省(市)、105个县(市、区)收集种质资源,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红肉种质资源圃。二是率先创制出抗溃疡病四倍体红肉猕猴桃育种材料,解决了红肉猕猴桃育种缺乏大果型和抗性育种材料的世界性难题。三是率先发明含红色素基因猕猴桃父本创制方法,开发出红肉猕猴桃杂交幼苗雌雄鉴定技术,红肉猕猴桃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育种年限减少3—5年。四是育成全球首个四倍体抗猕猴桃溃疡病红肉新品种,培育出熟期配套优质新品种10个,实现猕猴桃种源种业自主可控。五是构建了红肉猕猴桃早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以溃疡病防控为主的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

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目前,新方转化的‘阳光金果’和中方转化的‘红阳’两个品种。一是中方探索形成了成果独家授权、区域授权、定制研发授权等转化模式,十年来获得成果授权费近500万元,70%奖励给创新团队,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二是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主战场,红阳等自主品种及配套技术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累计约120万亩,占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的30%、四川的70%以上,助力四川成为世界上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三是推动品种走出去,在14个国家和欧盟获得品种权保护,授权许可11个国家种植3500余公顷,提高了中国猕猴桃核心竞争力。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志表示,2023年双方签署了新一轮《“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议书》,今年上半年又签署了《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重点合作。”